提高“盐”商,警惕高“盐”值
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百味之母。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提供咸味的主要是钠。钠是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占体重的0.15%。钠是保持血浆容量、酸碱平衡、神经传导和正常细胞功能的必需营养素,所以我们必须吃盐补钠,然而盐一旦摄入过量,就变成了健康杀手。
一、拒绝高盐危害
高血压:研究证实,高血压与高盐摄入密切相关。我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有超过50%的高血压与盐摄入过多有关。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久了,会导致中风和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胃癌:高盐摄入会刺激胃黏膜。习惯高盐饮食、经常食用腌菜和腌肉类食品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骨质疏松:钠离子在骨骼中的含量占人体总钠量的一半,并参与维持体内钠平衡和骨矿化作用。高盐饮食引起的高钠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呼吸道疾病:高盐会抑制呼吸道细胞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唾液分泌,使口腔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支气管哮喘病患者在钠盐摄入量增加后,对组胺的反应性增加,易于发病且使病情加重。
影响发育:食盐吃得太多会影响钾、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引起儿童缺钾、缺锌,年龄越小,伤害越大。缺钾轻使人倦怠,打不起精神,重则累及心血管的健康。缺锌会使孩子个头矮小、智力落后、性发育迟缓等。
影响皮肤:饮食过咸会使头发的颜色变淡,失去光泽,面部浮肿,肌肤粗糙发黑,出现雀斑、黄褐斑和皱纹等。
二、提高“盐”商,改善生活方式
限盐应从儿童开始,1岁以内宝宝的食物不能额外加盐,2岁~3岁幼儿日摄盐不超过2克,4岁~6岁幼儿日摄盐不超过3克,7岁~10岁儿童日摄盐不超过4克,11岁以上儿童日摄盐不超过5克。目前,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人均烹调盐摄入量达9.3克,远高于推荐数值。
这里有一些限盐妙招,大家可以参考。
记录盐摄入量,当家里买了一袋食盐后,记录食用始末日期,进而粗略算出家庭人均食盐日摄入量,增强限盐意识。
使用限盐工具,利用限盐勺和限盐罐限盐,考虑到酱油、蚝油、味精等调味品也有较高的钠含量,烹饪时应少放盐。
盐替代品,用辣椒、大蒜、醋、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也可用无盐混合调味料,逐步改变口味。
认识营养成分表,1克钠相当于2.54克盐,钠含量≤120毫克/100克,属于低钠食品;钠含量≥600毫克/100克,属于高盐食品。购买包装食品时,应选择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还要警惕各种方便食品、零食和肉制品中的“隐形盐”。少吃腌制食品,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或选择低盐榨菜。外出就餐或点外卖时,要求餐馆饭菜里少放盐。
三、选对盐,更健康
食用盐的种类很多,到底该怎么选择呢?要知道两个关键词:低钠和加碘。
低钠盐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氯化钠70%左右),富含钾(氯化钾30%左右)。低钠盐减盐不减咸,有助于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适合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以及孕妇长期食用。不过,低钠盐不适合高钾药物服用者、心脏有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人群。
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氯化钠的食盐。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低钠盐也含碘,有甲亢、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需遵医嘱,不吃或者少吃。
其他食盐如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竹盐等,是使用不同的开采来源和原料精制后作为食用盐,因有其他矿物质等存在,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风味,但其本质还是氯化钠。
作者系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主管医师 孙立萍
发表于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安阳日报-健康养老-专家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