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安阳强市建设 河南多部门出台配套政策
一、河南省总工会出台八项配套政策支持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3月15日,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总工会出台了八项配套政策支持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据了解,八项配套措施主要围绕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劳模和职工疗休养基地规范化建设、组建区域性工人文化宫联盟、建设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深度融合工运文化与历史文化和汉字文化、持续深化服务职工工作方面展开。其中,包括支持在职工队伍中培养选树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传承人,组建红旗渠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讲团,在全省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巡回宣讲;支持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支持我市组织劳模、工匠积极融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劳模出彩示范基地;支持我市加强职工疗休养基地规范化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申报河南省工会职工疗休养基地;支持安阳市总工会联合鹤壁、濮阳、长治、邯郸等地组建区域性工人文化宫联盟;支持安阳市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省总工会干部学校设置合作办学点,并向其他省、市推介安阳的红色教育资源;支持深入挖掘工运文化、工业遗产,打造工运精品旅游线路;支持林州职工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服务职工工作,提升综合性服务水平。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落实落细河南省总工会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各级责任,为推动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贡献工会智慧与力量。
3月20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省民政厅日前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从区域地名管理、养老事业发展、民生保障水平、婚俗改革、专项业务、康复辅助器具发展六个方面,支持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支持我市加强区划地名管理,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我市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支持符合条件的市辖区镇(乡)撤镇(乡)设街道,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县(市)符合条件的乡(镇)撤乡设镇、撤镇(乡)设街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我市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和利用,依法推进行政区域界线联检,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支持我市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打造康养高地。支持我市打造养老服务样板,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适度倾斜;指导我市申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创建一批独具安阳特色的省级养老服务自主品牌;支持我市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支持我市依托石板岩、昆玉山、彰武南海水库、汤河湿地、洹河大峡谷、彰河湿地以及殷墟甲骨文、灵泉寺等资源开发森林康养、禅修体验、素食药膳等特色健康养老目的地,谋划建设一批在全省具有地域优势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支持我市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指数。指导我市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夯实基本生活救助,推动落实专项救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支持市级儿童福利院高标准建设打造集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儿童福利机构;支持我市儿童关爱保护网络建设,给予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提效、资金和政策支持;指导我市完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
支持我市建设婚俗改革试点市。支持内黄县、龙安区作为全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积极稳妥整治天价彩礼、随礼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俗,探索总结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建设婚俗改革试点市。
支持我市民政专项业务高质量发展。支持我市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升。支持我市建设安阳市精神卫生福利院和市、县两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设施,完善提升我市精神卫生福利设施水平。支持我市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水平。
支持我市建设康复辅助器具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省民政厅将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用模式创新、实现业态融合发展、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等方面给予我市政策扶持。
三、河南省人社厅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若干措施》
3月19日,记者从安阳市人社局获悉,河南省人社厅近日出台文件《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若干措施》,明确从10个方面助力安阳加快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打造人才汇聚、人才创新、人才活力的区域人才中心。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安阳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主动对接和深度嵌入国家、省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突出高端引领和急需紧缺导向,大力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形成人才引进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完善激励创新、以用为本、放权搞活的人才评价开发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不拘一格选人才,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制度链融合发展。
推动服务区域先进制造业、文旅融合发展、交通物流中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着力优化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
打造面向全国、叫响河南的“洹泉涌流”人才品牌。持续深化拓展安阳“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专项活动。支持安阳依托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平台,充分借助省级层面在智力、技术、团队等方面优势,着力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推动建设区域人才中心。
建设辐射豫北地区的社会化人事考试基地。支持安阳承接国家、省市人事考试任务,做强做优人事考试服务和标准化建设,打造区域人事考试品牌。
推进高质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安阳打造层次递进、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创业孵化体系,充分整合省、市创新创业资源,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优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支持安阳市完善升级改造市“智慧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相关公共就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增强社会保险保民生、促稳定功能。积极指导安阳解决老工业城市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最大力度给予指导和支持。
数字赋能社保经办服务,打造“安心社保”品牌。鼓励安阳简化优化业务流程,推动安阳社会保险经办高质量发展。
强化省市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履行主体责任,细化具体措施,狠抓推进落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跟踪问效,形成强大合力。
四、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意见:支持安阳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3月18日,记者从安阳市文广体旅局获悉,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安阳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明确从8个方面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对安阳文化旅游工作的统筹规划。在编制河南省文化旅游各类规划中,强化安阳区域中心强市地位,优先将安阳优质文旅资源、重大文旅项目纳入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加强对文旅产业的政策支持。
强化对安阳文化旅游的整体推介。支持安阳开展高质量的对外交流推广活动,将红旗渠、殷墟、文字等安阳代表性文化元素纳入河南省海外文化旅游推广重点产品,打响“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支持安阳持续提升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国际汉字大会等节会品质,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介字都精品之旅、红色研学之旅、文化探寻之旅、太行山水之旅等经典主题游线,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文旅精品线路。支持安阳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旅游客源地举办安阳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与八大古都旅游城市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增强交流互鉴,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支持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在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宣传推广。
支持安阳全域旅游发展。加大支持安阳旅游景区数质量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支持汤阴县、滑县建设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林州市、汤阴县创建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林州市万泉湖,汤阴县羑里城、岳飞庙景区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安阳古城、殷都区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洹河旅游带发展夜游经济,创建国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推进安阳智慧文化旅游建设,支持安阳智慧文化旅游监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智慧文旅云平台三级联动,数据共享;推动4A级及以上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文旅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支持安阳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聚焦安阳特色产业,鼓励推动文化旅游与考古、体育、航空运动、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支持安阳推出更多考古旅游、体验式项目,打造全国公众考古品牌,建设国际考古旅游示范区,推动殷墟遗址博物馆进入全国重点专题博物馆行列,建设“中国博物馆名城”。支持安阳大力发展航空旅游,提升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影响力。支持安阳发展漫画产业,打造“漫画城市”。支持安阳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服务规范的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支持安阳民宿发展,培育打造“红旗渠人家”“中国画谷”等精品民宿和民宿聚集区,建设乡村旅居目的地。
支持安阳打造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支持安阳擦亮历史文化“地标”,建设高水平研学营地(基地),开发富有安阳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推出安阳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对外宣传推介;支持殷墟景区、红旗渠精神营地建设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打造殷墟甲骨文、红旗渠研学旅游品牌,建设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支持安阳发展全链条文创产业,开展文创设计大赛,打造“安阳礼物”“甲骨文之礼”等文创品牌,不断提升安阳文创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支持安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支持安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短板,加强城乡区域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范甲骨文书屋管理,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支持安阳加强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化活动和“沉浸城市故事会”品牌建设。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效能,在文化惠民活动、基层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艺创作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探索推进社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支持安阳繁荣文化艺术事业,通过加强文艺创作生产规划,推动文艺与旅游深度融合,鼓励创作反映安阳历史文化题材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优秀文艺作品,重点打造殷商甲骨文、红旗渠主题系列;支持安阳文艺作品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艺术赛事展演活动;支持开展文艺惠民演出、“舞台艺术送基层”等公益性演出活动;支持加强艺术人才培养,支持创作、表演人才参加各级艺术人才培训班。
支持安阳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支持指导安阳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加大对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遗址博物馆、红旗渠研学营地、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周易文化产业园、三杨庄·二帝陵黄河文化大遗址公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安阳对现有博物馆提档升级,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支持安阳市创建殷商文化生态保护区(包括青铜制作技艺和甲骨文摹刻技艺);支持安阳增加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以及特色非遗展示馆、传承所(中心)的数量,提升安阳非遗影响力;加大对安阳区域性、综合性项目特色非遗项目及其展示场馆的支持力度,用来开展非遗传承交流、开发利用、创意设计、研学旅游等;支持安阳非遗对外交流合作,让更多安阳特色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国家级、省级以上层面的交流、展示展销活动,为安阳非遗走出去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
支持安阳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市场化模式,引导各类资金支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社会领域产业企业专项债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支持文旅文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安阳推进文物类景区保护利用和两权分离改革。
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提到,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3月21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省林业局出台《关于支持安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支持安阳强市建设。
为加快推进安阳市林业高质量发展,省林业局支持安阳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开展西部太行山区困难地绿化,推进西部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支持安阳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级森林质量提升建设项目。指导安阳利用“五边”绿化加强平原林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绿起来”专项行动。支持林州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汤阴县、滑县、内黄县建设省级森林城市,持续开展森林乡村建设活动。支持安阳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支持河南省国有滑县林场和河南内黄林场实施森林质量提升等项目,在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等方面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
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省林业局支持安阳开展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支持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续建提升,支持内黄硝河省级湿地公园、滑县西湖省级湿地公园、安阳河省级湿地公园、小南海省级湿地公园、滑县金堤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同时,支持安阳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安阳森林防火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在林业产业发展壮大方面,省林业局支持安阳发展种苗花卉基地,实施林草种质资源建设项目,支持安阳省级保障性苗圃建设,夯实生态建设保障能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支持安阳建设核桃、花椒、桃等特色林果示范基地,培育建设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对现有森林康养基地的续建提升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中药材、食用香料、菌草、森林蔬菜、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注重龙头示范引领,支持安阳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支持内黄县红枣产业特色集群建设、滑县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建设、龙安区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建设。
在林业基础建设方面,省林业局支持安阳建设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林长巡林、林火预警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预报、林草湿资源监管等信息模块化。同时,加强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并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交易试点。
在林业改革创新方面,省林业局指导安阳推深做实林长制,一体化建设乡级林长办和乡级林业工作站,支持打造林长制工作示范样板,支持安阳林权流转规范化建设,充分保障林农权益,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打下良好基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近日,河南省档案局印发了《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若干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政策支持我市以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市委主要领导要求,要认真抓好《意见》的学习贯彻落实,持续推动我市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市档案局对省档案局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任务分解和分工,落实落细各项举措,由专人负责、建立台账、组建专班,形成专班专人专案专清单工作模式,压紧压实各有关单位责任,确保文件落地落实,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贡献档案力量。
4月2日,省商务厅出台《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措施》提出,支持安阳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区域开放高地。其中包括支持安阳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支持安阳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将安阳有关项目纳入全省对欧美、日韩等经贸合作计划,在组织境内外经贸交流活动方面提供便利化服务;支持安阳各开发区产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发展;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积极申建中国(安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安阳林州863跨境电商产业园、内黄县跨境电商孵化基地申报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和人才培训孵化平台;指导支持安阳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海外仓,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安阳创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协同推进制度创新,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省商务厅将积极支持安阳市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加大对精品钢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氢能及储能、先进功能材料、生命健康科学等产业领域项目的投资布局、谈判指导、项目信息共享等支持力度。帮助引进更多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加快形成产业生态,构筑集群优势。向安阳引荐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先推荐与安阳产业转型发展关联度高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鼓励跨国公司在安阳设立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机构。
省商务厅聚焦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我市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支持安阳在做大做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基础上,积极申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指导企业用好关税减让政策、原产地累计规则等,精准开拓RCEP市场;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性经贸平台,加大对安阳市产业推介力度,帮助外经贸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安阳推动外贸稳定发展和创新发展,深入挖掘推广稳外贸创新发展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支持安阳市申报国家稳外贸专项激励。
此外,《措施》还围绕支持安阳市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具体举措。包括,对优秀直播电商基地给予扶持,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示范企业;支持安阳组织实施城市商业提升行动,助力安阳符合条件的街区申报省级试点步行街;支持安阳挖掘、弘扬老字号文化,助力有条件的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认定河南老字号,拓展老字号品牌价值,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支持安阳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指导支持滑县、汤阴县推进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建设,推进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支持安阳加快电商物流园区智慧化、绿色化改造,推动安阳市电商物流园区建设;加强政策扶持与业务指导,支持安阳与安钢集团废旧钢铁回收工作进行合作,力争建立以安钢为中心的安阳市废旧钢铁回收循环体系,构建循环经济新模式等。
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安阳市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推动安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近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安阳市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推动安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从12个方面助力我市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方便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推动我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我市打造公共卫生高地,带动豫北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支持我市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支持我市高标准、分层次建设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支持新建我市安阳县、文峰区、殷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持我市开展黑热病防控工作试点,强化区域和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升我市职业健康技术支撑能力,支持我市进行职业健康技术力量整合,建成区域内实力较强的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及放射危害检测评价综合支撑机构。
支持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支持我市高标准建设面向豫北地区的健康教育馆,强化群众主动预防理念。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疗队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在林州市姚村镇建设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基地,作为红旗渠干部学院实践教学点。支持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预行动。支持我市有条件的县区争创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我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鼓励我市在医疗集团薪酬制度改革、医保政策改革上先试先行,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加强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支持安阳市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争取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推动安阳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建设。支持我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推动有条件的县级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加快推进现有3个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支持我市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乳腺科等妇幼特色科室争创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孕产妇远程网络监测体系。支持我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水平提升,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创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支持我市开展政府引导、集团采购、市场主导的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工作,省级给予相关专家支持,实行价格联动。
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支持我市优质专科医疗资源进一步发展,支持安阳市中医院儿科争取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继续推进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做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鼓励骨科等第一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消化内科等培育专科成长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心血管内科等专科争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学科融合、优质高效的高水平临床专科集群。
支持科技创新助力学科发展。支持我市外聘医学专家,引入高端技术力量,有效带动市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逐步打造科学有序就医格局。紧跟省医学科学院建设步伐,围绕职能定位,推进资源整合和共享,推动我市肿瘤、口腔、眼科、妇幼等强势专科医院争取成为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合作医院,进入“1+3+N”的发展布局规划。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支持林州市等县市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扩大单体规模,健全临床科室设置,配齐诊断治疗设备,至少达到100种常见病、多发病识别和初步诊治能力,基本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并具备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服务功能。
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构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支持我市创建省级及以上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支持推广应用“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支持安阳市人民医院打造集老年临床医疗、护理、康复及安宁疗护为一体的老年医学培训基地。
拓展省民生实事服务链条。支持我市将城镇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和新生儿耳聋基因查,以及HPV监测方法进行免费高效宫颈癌筛查等纳入地方民生实事,省级予以技术支持。加大对我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力度,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与运行、用人单位办托和托育从业人员培养。
支持“健康安阳”智慧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我市数字医共体提质升级,在林州市开展“健康画像”创新应用试点。支持我市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互联互通、等保测评、密评能力和水平,加大在构建数据价值体系上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安阳市肿瘤医院建设“单病种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支持“健康安阳”平台建设,促进惠民、便民、利民智慧化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在我市开展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试点。支持我市开展无人机参与医疗应急救援应用场景相关技术探索。
支持我市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我市实力较强的重点医药企业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及能力建设,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助力产业规模实现倍增。
支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我市与省内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实施医院管理型人才素能提升行动,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鼓励我市利用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打造省级“红旗渠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实施“岐黄工程”“仲景工程”,建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推动我市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支持我市积极引进医学人才,设立科研平台,科学合理布局中医药及相关西医临床专业。支持我市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工程”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统筹配置全省卫生健康科技资源,支持我市争创省医学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省中医药科学院与我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中医科研合作。依托省优质资源,支持我市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全市医疗科研水平。
九、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出台《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
近日,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出台《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明确从8个方面助力安阳加快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支持安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动双拥工作基层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双拥工作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门店延伸,指导安阳市与边防连队开展“城连共建”活动,常态化开展“城舰共建”“情系边海防”等双拥共建活动。
支持安阳市实施退役军人“奉献积分体系”建设,引导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抢险救灾、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支持安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退役军人之家)高标准建设;支持安阳争创全国样板式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老兵工作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站,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就业创业促进会、老兵驿站、老兵艺术团、拥军服务中心、巡回法庭、爱国教育基地等功能配置,为全省创出一条新路。
支持安阳市“枫桥杯”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建强建优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完善好“互联网+安阳老兵”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方式,让 “数据多跑路,老兵少跑腿”。
支持安阳市整合置换零散军休场所,扩大规模,以“标准化+社会化”的方式,完善“1+N”军休中心(所)模式,率先创建“一站式军休综合服务站”,高标准建设“一点一堂七室一长廊”(军休干部日间照料点、军休干部食堂、理发室、医疗保健室、军休文化长廊、日间休息室、多媒体功能室、网络会议室、会客谈心室、文体活动室等场地),不断提升对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水平和质量。
根据《河南省“十四五”时期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豫发改社会〔2021〕699号)和《关于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退役军人〔2023〕26号)“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所市级优抚医院作为省域型优抚医院”的要求,优先支持安阳荣军优抚医院加快转型发展,调整工作职能,理顺供给关系,发挥好荣军优抚医院对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作用。
推动安阳市烈士陵园参与国家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提升改造,更好发挥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
支持安阳市将军供站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规划,融入地方应急救援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军供站实战化建设水平。
十、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出台支持意见助力安阳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近日,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关于支持安阳市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的通知》,帮助和支持安阳市全面提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助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通知》指出,省应急管理厅将以安阳市为试点,针对安阳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需求,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应急保障通信能力建设、自然灾害防治技术和指挥体系建设,指导安阳成为河南应急现代化先锋。
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组织高层级专家队伍,诊脉安阳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专业救援能力工作短板,同时选派执法骨干、业务骨干、应急管理专家等定期到安阳市帮扶指导,推进安阳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应急指挥和通信保障能力方面,将建设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试点,倾斜应急通信装备资源配备,加强应急专网建设,实现基于指挥信息网“空天地”一体的多层级视频调度指挥,以试点带动整体提升,增强安阳市应急指挥和通信保障能力。
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将完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物联感知、视频感知、遥感监测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面向多灾种和灾害链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提升安阳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
在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配方面,将通过配备专业救援装备,弥补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配短板,全面提升安阳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各类灾害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和基层防灾能力;将充分利用安阳红旗渠机场、低空航空运动优势和太行山森林防灭火训练场地等便利条件,发展覆盖晋冀豫三省的山区丘陵航空救援力量,支持安阳建设航空救援区域中心。
在基层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创建方面,将抓好基层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创建,不断提升基层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建设打早打小、反应灵敏的基层灾害防范应对体系;指导安阳健全完善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安全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开展多样性、针对性、互动式、体验式的安全教育,创新推动应急科普和安全教育全覆盖;建立沟通对接保障联动机制,选派专业干部短期驻地指导,安排安阳市干部在省厅短期跟班学习。
十一、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出台文件九方面全力支持助力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3月28日,记者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获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相关工作高质量发展,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印发文件,明确从九个方面助力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据了解,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支持我市开展多项试点工作。包括支持我市开展数据直达试点工作,推动省、市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联通对接,实现通过市级平台在线查看、订阅国家和省级政务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有序流动。支持我市建设数字政府安全运营试点,推进省、市两级安全协同运营,实现“云、网、数、用、端”安全监测、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加快形成联管联动的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支持我市作为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四电”应用,推动全省电子证照优先在安阳市实现互通互认和扩大应用;优化重构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完善智能预填、智能预审等服务功能,更好引导企业和群众高效便利办事。
同时,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支持我市继续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发展。包括支持我市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河南链”等平台推进市级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等共性支撑系统集约建设和应用,将已同省级平台对接的垂管系统有序向安阳开放,进一步推动安阳市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实现“四减一优”。支持我市“豫事办·安馨办”和“豫事办·安阳分厅”建设,加快省政务服务移动端接口与“豫事办·安馨办”和“豫事办·安阳分厅”对接互通,推动教育、公安、社保、民政、医疗、税务等领域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支持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围绕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目标,全面提升政务热线渠道建设、提升系统功能的成熟度和完善度、提升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社会公众对于政务热线的信任度和依赖度等方面建设,创建全国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服务标杆。
此外,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还明确支持我市以“一个名称、一个模子、一批目录、一套制度”推进全市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以点带面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推动政务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鼓励我市依托省政务大数据平台积极同省属企业开展合作,探索通过免费开放、特许开放、授权应用等形式,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指南,促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创新。支持我市依托红旗渠干部学院建设全国政务服务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全国开展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方面培训,为安阳市提供高端师资、培训教材、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下一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落实落细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各级责任,为推动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贡献力量。
近日,河南省文物局印发《关于支持安阳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明确从6个方面发挥文物部门行业职能优势,助力安阳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支持安阳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
1.聚焦全景式展示商文明,支持系统优化殷墟博物馆新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展内容。
2.支持殷墟保护利用项目列入省政府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争取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清单。
3.支持甲骨文数字化建设,将殷墟出土甲骨文及青铜器等文 物数字化信息采集,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示利用,加快推进殷墟保护研究和传播利用数字化进程。
4.支持“中国博物馆名城”建设,支持内黄县、安阳县等县域博物馆建设。
支持殷墟建设国际一流考古研究基地
1.支持建设殷墟国际考古研究中心,协调省级部门,给予政 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争取该项目列入省发改委资金支持项目库。
2.支持商文明研究作为重大专项纳入“夏商文明研究重大工 程”,支持编辑出版殷墟遗址考古报告,推动“殷墟大邑商布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3.支持殷墟学科体系建设,支持多学科考古和现代科技在殷墟考古研究、甲骨文研究的实践和应用。
支持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支持实施红旗渠渠体维修加固和环境整治工程。
2.支持安阳继续推进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支持安阳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1.安阳市是国内外少有的文物资源富聚的城市,资源禀赋极具代表性,支持安阳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城市。
2.支持殷墟博物馆创建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政策资金上、技术指导上给予重点支持。
支持安阳建设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
1.支持甲骨文、青铜器等重要文物资源文创开发,支持通 过IP授权、产品合作等形式,加强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积极稳妥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2.支持文物考古主题游径建设,打造安阳特色研学游品牌,支持安阳建设国际考古旅游目的地。
3.支持中央及省级媒体平台与安阳合作,亮相央视、河南广播电视台文博类电视栏目,推动殷墟文化走出去。
支持安阳文物保护、文物安全基础工作
1.支持《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在方案编制审批等方面给予指导,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2.在文物保护、文物安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分配上给予倾斜,加大延续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安阳市文物局将履行主体责任,细化措施步骤,切实推进落实,及时向省文物局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努力争取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支持,助力安阳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十三、河南省财政厅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发展、城市能级提升等5方面出台29项措施
4月15日,河南省财政厅出台文件,从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发展、城市能级提升、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支持5个方面,提出29项具体措施,为安阳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提供支撑。
殷墟博物馆开馆迎客、洹河夜游“出圈”……近年,我市文旅产业热度不断攀升,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省财政厅聚焦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将红旗渠、殷墟、文字等安阳代表性文化元素纳入河南省海外文化旅游推广重点产品,加强对安阳文旅产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支持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国际考古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中国博物馆名城”建设,在相关专项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安阳建设“航空运动之都”;支持打造“漫画城市”;加大对安阳承办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资金支持;支持安阳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文物保护、文物安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
安阳作为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省财政厅聚焦我市产业转型发展,将支持安阳市申报产业研发联合基金,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助力产业基础高级化;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推进“蓝天实验室”建设;加强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奖补支持力度,助力安阳市打造“中国棉都”;支持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纳入省科学院体系,支持安阳市科创“双中心”协同发展;支持安阳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中央补助,支持安阳市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打造协同发展新引擎;支持安阳市建设国内一流的钢铁产业集群,推动钢铁产业向先进钢铁材料和精品钢及深加工转型;支持安阳申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支持安阳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创新基地,优先将落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纳入省级项目资金支持范围,统筹中央和省级涉农转移支付资金向安阳倾斜。
近年,“城市能级”逐渐成为一个热词,也成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省财政厅围绕支持安阳市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提出,指导安阳市建强交通物流枢纽;支持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建设,推动安阳市临空经济发展;根据安阳区域中心强市建设需要,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管网、省级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支持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结合我省有关政策和安阳市实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情况,在分配就业资金时予以支持;支持安阳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发展;支持安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对安阳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造的扶持力度;支持安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构建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支持安阳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支持安阳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支持安阳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
同时,省财政厅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将支持我市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具体包括,支持安阳申报红旗渠沿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支持安阳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大省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的支持力度,提高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水平等。
此外,省财政厅还将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倾斜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文化旅游、交通设施、城乡发展等领域建设,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强市建设;加大省级科创类政府投资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安阳市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安阳市的资金调拨支持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省各项支持政策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加大向上对接力度和频次,落实落细相关配套政策,最大限度争取支持,积极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提供财政支撑。”
十四、五个方面 十一条意见河南省工信厅支持安阳市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5月13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专门制定《关于支持安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十一条意见,推动安阳市建设高能级现代制造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优化产业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建成引领豫北地区、联动京津冀、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支持安阳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支持安阳市巩固提升重点产业,打造千万吨级优特钢生产基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创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区域通航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安阳市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加快煤化工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转型,提升食品制造绿色化、健康化、品牌化、安全化发展水平,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现代时尚“新品牌”,推动绿色建材向品种多样化、品质高端化、产品绿色化转型换道;支持安阳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区域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发展高地,创建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显示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打造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区域重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区域生命健康产业先导区,打造风电全产业链,加快建设光伏材料到电站的产业链条,建成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支持安阳市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支持安阳市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符合条件的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省级产业研究院;支持安阳市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符合条件的企业创建一批质量标杆,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支持安阳市提升“一转带三化”水平。支持安阳市企业创建一批河南省头雁企业、国家和省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安阳市创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创建一批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省DCMM贯标试点企业、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河南省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支持安阳市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
支持安阳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支持安阳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交流,参与沪苏浙三地经贸合作;支持安阳市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开发区加快产业高端化转型、布局一批省级以上重点研发机构、提升主导产业创新能力,资源型主导产业开发区加快向新兴产业链拓展、延伸,发展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优势再造。
支持安阳市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指导和支持安阳市建立重点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和供应链关键环节备份体系,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供应,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保持制造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
4月30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省自然资源厅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服务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7个方面部署具体措施,助推安阳加快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将加强对安阳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指导,加大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安阳市深化与鹤壁、濮阳两市在区域交通、产业链接、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指导安阳市高标准完成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在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将优先保障安阳市增发国债项目和稳经济集中攻坚重要项目用地计划。将列入增发国债投资计划的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纳入稳经济集中攻坚行动的交通、能源、水利、“双百工程”等单独选址项目,纳入国家用地计划保障范围,使用国家计划保障用地,即报即用。加大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统筹调剂力度支持安阳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对年内计划开工且符合用地报批条件的“三个一批”、重点产业链、先进制造业、民生重点工程等非单独选址项目,全额预支用地计划,应保尽保。
围绕服务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省自然资源厅将支持利用现有文化遗产、红色教育基地、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林场等,开展文化、研学和红色旅游活动。在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村庄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依规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旅游接待服务企业。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改造建设民宿民俗、创意办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农村体验活动场所。
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省自然资源厅将加大在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安阳市实景三维省级试点工作和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工作,支持安阳市探索航空航天无人机遥感影像成果应用。推动遥感卫星应用安阳分中心申报建设,与省北斗卫星服务豫北分中心形成合力开展市场化运营,探索“通导遥”一体化应用。加快安阳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指导安阳市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聚集的地理信息加工服务、设备制造、地理信息软件开发企业群。
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将支持安阳太行山东麓红旗渠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申报实施,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指导推进安阳市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域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探索生态修复工程再利用,逐步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安阳市各县(市、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治,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盘活存量资源,腾挪建设空间,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省自然资源厅将组织安阳市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排查,对地质灾害风险区提出管控建议,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地质依据。指导安阳市开展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提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
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将支持安阳市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优势,拓展以殷墟、红旗渠为代表的文物文化保护、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全力做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保障安阳市文物文化保护展示项目及配套用地实施;支持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充分保障红旗渠设施保护和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的自然资源要素需求;指导安阳市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安阳市统筹文物文化资源与自然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将文物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模式。
十六、河南省科技厅发文5个方面17项措施支持我市加快强市建设
4月19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出台《关于支持安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产业建链育群、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成果转化和科技体制改革5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举措,为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措施》提出,发挥安阳豫晋冀省级交界区域区位优势,吸引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合力高效集聚,推动中心城区产业高端化和功能现代化,提升引领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安阳依托无人机及通航产业、先进钢铁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棉花产业等产业基础,强化创新驱动,探索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科技厅聚焦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安阳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支持安阳工学院与荷兰布雷达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拓展中棉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技合作,深化与塔吉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的棉花技术合作;强化科技交流合作,高标准建设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支持滑县等县(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省科技厅聚焦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支持安阳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龙头企业金字塔培育链条,形成省、市、县(市、区)联动培育创新型企业机制。支持安阳智慧岛打造集“科技+人才+基金+空间+服务”为一体的科创和基金服务体系。支持安阳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支持安阳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研发、投资、孵化和产业培育相结合的高效发展模式。
省科技厅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安阳市依托安阳高新区开展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促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支持安阳广泛征集市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纳入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高质量科技成果库和全产业技术需求库;支持安阳通过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和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承接集聚京津地区优质创新资源,融入省技术转移建设体系,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安阳落地转化。
此外,《措施》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提出了具体举措。包括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改革措施,以平台支撑、项目支持的形式,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通过建设院士工作站和中原学者工作站等平台,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开展政策性科技金融业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搭建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为安阳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安阳市科技创新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安阳创新大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共建、全社会参与的产学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
十七、河南省司法厅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支持安阳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近日,河南省司法厅印发《河南省司法厅关于支持安阳以高质量法治支撑和服务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安阳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豫发〔2023〕15号)要求,坚持“大司法行政”理念,聚焦高质量法治建设,围绕依法治市、政府立法、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普法与依法治理、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基层社会治理、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司法行政改革等十个方面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一个统抓、五大职能”作用,为安阳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作出精准法治支持。
《意见》明确,省司法厅将围绕安阳“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开展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的红色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立法,跨区域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区域交通物流发展等工作立法。进一步加强对安阳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精准指导,助力安阳市全面夯实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根基。进一步加强对安阳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指导,推动安阳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新格局快速形成。加强对安阳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指导,推进安阳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升级。支持安阳市把律师党建工作打造成为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品牌,加大对安阳市律师参与矛盾调解、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锻炼等经验推广力度。持续推进安阳“枫桥式司法所”和五星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支持安阳加强“智慧矫正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安阳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探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指导安阳深化司法行政改革,推动安阳开展更多改革试点,支持安阳市司法行政改革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打造可复制的司法行政建设样板。
下一步,安阳市司法局将落实落细河南省司法厅的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各级责任,为推动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4月15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支持安阳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明确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创新基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个方面支持安阳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为我市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方面,《意见》明确支持我市开展小麦玉米“吨半粮”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支持安阳县、滑县、汤阴县申报小麦、玉米等作物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项目,示范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支持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项目建设、运作模式等方面加强指导,支持林州市红旗渠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含改造提升)。支持我市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支持我市实施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在安阳建设数字乡村示范县,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种植业“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支持内黄县改造提升老旧蔬菜棚室、新建智能温室。支持安阳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培育壮大生猪养殖企业,支持滑县申报养牛大县。支持安阳做大做强优势种业企业,推进滑县小麦(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滑县小麦制种大县项目建设。支持安阳实施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太行裘皮羊保种项目。
在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方面,《意见》提出会支持我市发展优质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依托内黄果蔬城建设立足中原、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支持内黄果蔬城后续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支持内黄现代农业研究院和产业大脑建设,组建“国有平台+内黄果蔬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农业研究院以及农业高能级服务平台。支持内黄县打造豫北农业生产资料统一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绿色循环产业园。
在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方面,省农业农村厅将支持我市建设中国农机装备(内黄)产业园,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我市承办农机动态、静态等方式展览会,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我市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支持有创建条件的县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园。支持有创建条件的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林州市、汤阴县创建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林州市做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在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创新基地方面,省农业农村厅支持安阳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创新基地,作为中原农谷的重要支撑,打造全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乡村振兴示范高地、农耕文明传播高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向安阳农业创新基地集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社会认同度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小麦、玉米、油料、生猪、白羽鸡等农畜产品品牌,新增一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品牌。
《意见》还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明确支持安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广泛开展村庄示范达标创建,高质量打造省级“美丽小镇”,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样板。支持安阳开展“千村引领”乡村设计精品示范行动,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不同特色的村庄、示范户,带动乡村面貌实现整体提升。
十九、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四项举措”支持安阳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4月26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全面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工作职能提出“四项举措”,支持安阳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路。
这四项措施包括助推安阳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全面实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指导推进城市空气质量提升进位行动,支持安阳市与冀鲁交界城市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持安阳市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突出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指导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助力安阳市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支持安阳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指导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探索建立园区规划与企业项目环评联动机制。
指导安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支持发挥林州、滑县两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更多县(市、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创建工作。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围绕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等重点工程项目、基础能力建设、监测监管能力提升等方面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二十、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5个方面措施支持安阳市强市建设
5月13日,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5方面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安阳市城市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支持安阳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据悉,省住建厅将指导支持安阳市根据国家要求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或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及示范项目、培育和创建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支持安阳市开展海绵城市省级科技项目研究和相关地方标准立项工作,适时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观摩及海绵城市产业发展交流推广,示范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新技术、新产业发展。
省住建厅将指导支持安阳市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省级奖补资金等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实施,加大资金、技术等支持力度。对燃气供水供热等老旧管网设施和环卫车辆等更新、污水垃圾治理、“三区一村”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智慧停车场建设等给予支持,将安阳市《装配式预制楼梯(居住类)标准图集》纳入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
同时,省住建厅还将指导支持安阳市探索将富余棚改安置房转化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乡村教师、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特殊人群住房困难问题。
指导支持安阳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健全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组建涵盖安阳、濮阳、鹤壁等市的古树名木复壮工程技术中心豫北工作站。
二十一、河南省国防动员办公室5个方面措施支持安阳市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建设
5月14日,记者从市国动办获悉,河南省国防动员办公室出台《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推动国防动员与经济社会发展、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相融合和持续提升安阳国防动员工作能力5个方面为安阳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在推动国防动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安阳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持续项目化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人防工程、疏散设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更好服务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安阳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工程建设优惠政策试点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支持安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无人机等产业优势,加快申建河南国防动员保障基地。
在推动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体系相融合方面,《意见》提出推动安阳加快出台推进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的文件,加快研究形成应急应战一体化落地的安阳模式和实现路径。指导安阳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开展整组,鼓励安阳人防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应急疏散、防灾减灾救灾等活动。支持安阳国防动员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安阳防空防灾救援队伍品牌。支持安阳持续开展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人防信息化设备与应急部门融合使用,持续提升指挥通信互联互通能力,为有效遂行应急应战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动国防动员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相融合方面,《意见》提出指导安阳对已失去利用价值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早期人防工程,按程序及时进行报废回填处理。支持安阳安装新型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全面提升人防警报覆盖率、鸣响率和完好率。支持安阳结合城市更新等要求,深入推进利用人防工程设立便民服务点、新建人防工程同步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以及人防工程和设施亮身份行动等服务民生工作。拓展国防动员资源服务民生路径,大力推广人防工程“1+ N”多元化便民服务模式,在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中彰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平时服务”的独特价值。
在推动国防动员与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相融合方面,《意见》提出指导安阳深化城市基层“国防动员+整体安全”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部门资源下沉基层、队伍力量融合使用、平战管理动态衔接,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贡献国防动员力量。指导安阳组织对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物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常态化开展居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以点带面提升基层应急应战能力。指导安阳将辖域内人防工程、疏散设施等视频监控系统有序接入“雪亮工程”平台,助力城市基层安全治理和平安建设。
在持续提升安阳国防动员工作能力方面,《意见》提出指导安阳持续落实人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五件事”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机制。指导安阳及时推动制定、修订地方国防动员政策法规以及政府规章等,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助力安阳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支持安阳加快推进防空防灾知识馆升级改造,指导安阳充分利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场馆(基地),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9·18”防空警报试鸣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军事设施保护、防灾减灾等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防空防灾意识,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热情以及参与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对安阳国防动员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教育培训力度,在选派人员参与重难点任务攻坚、国防动员业务集训时给予适度倾斜,在落实干部协管制度上给予大力配合,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维度提升安阳国防动员系统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5月15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省残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制定《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支持安阳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若干意见》,并于日前正式印发,支持安阳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安阳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意见》提出支持安阳市全面加强残疾人工作。充分发挥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作用,指导安阳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升研究重要残疾人工作、提出具体对策意见、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的能力本领。在安排残疾人组织建设、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试点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予以倾斜。指导安阳市贯彻落实《河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支持安阳市以打造“河南省优秀基层残联组织”为抓手,持续提升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服务水平;加大残联系统干部培训力度,助力安阳市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支持安阳市残联配合司法部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无障碍环境建设,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队伍,加强对安阳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支持安阳市建设残疾人四级康复体系,在人才培训、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安阳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顾服务,建立多元主体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供给机制。支持安阳市持续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提升辅具适配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推动康复辅具租赁工作实现新发展。支持安阳全面提升服务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在安排工作试点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安阳市打造“助残就业1+N”特色品牌,以高质量品牌建设为残疾人就业工作赋能。支持安阳市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残疾人教育服务保障水平。支持建立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探索省队校办模式,支持安阳特殊教育学校承接开展残疾人竞技体育训练项目。
4月11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支持安阳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省教育厅下发文件,明确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多样化特色、职业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高等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设施提质增效、教育投入保障等十个方面推动安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安阳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省教育厅积极支持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快我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优化普惠性资源布局,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指导我市幼儿园领航共建“1235”工程工作;支持省内优质幼儿园与我市幼儿园结对帮扶,支持我市建设成为豫北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办学体制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等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指导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和中小学生心理培育过程一体化;支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支持我市普通高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省教育厅支持我市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开展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并对职业教育建设重大项目予以倾斜支持;支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给予支持,从而支持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省教育厅支持我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扩充高等教育资源,在重大项目上予以倾斜支持,在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引进上予以政策支持;支持我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包括支持安阳师范学院建设特色骨干学科,支持安阳工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安阳学院发展航空类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增设医学类专业。
此外,省教育厅还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设施提质增效、教育投入保障等方面支持我市提升教育保障能力。对我市在教育人才培训培养、教师培训项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加大对我市基础教育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帮扶力度,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标准,满足办学需求;支持教育投入保障,对我市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校舍安全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项目在资金上给予倾斜。
二十四、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制定配套措施支持安阳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1+5”配套实施方案相关安排部署,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相关单位及省媒驻安机构,主动向省直相关单位积极汇报我市有关工作举措及相关安排,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3月29日,省委宣传部发文支持安阳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随后,省社科联、省文联、省社科院、河南日报社、河南广播电视台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文件,为安阳市打造“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省委、省政府支持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支持安阳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省委宣传部深刻把握“红旗渠精神永在”的重大要求,从深化红旗渠精神理论宣讲、加强红旗渠精神文艺作品创作引导、积极推荐红旗渠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等7个方面制定相应支持措施。省社科院提出要与安阳市联合成立红旗渠精神研究与传播中心,省文联提出要加大红旗渠精神主题的文艺创作力度,河南日报社和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提出要加强海内外宣传介绍,推动红旗渠精神走出去。
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是安阳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载体。省社科联提出支持安阳殷商学、殷墟学、甲骨学学科体系建设。省社科院提出要成立河南省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支持安阳举办高水平殷商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省文联提出在安阳建立全国甲骨文书法创作研究中心,推广交流甲骨文书法艺术。河南日报社提出要与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中心合作撰写《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的长篇智库报告。
打造社科研究品牌。强市建设,理论先行。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课题的首提地,安阳市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方面必须走在前、敢为先。省社科联提出要紧扣数字时代脉搏,鼓励全省社科普及基地推出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社科普及作品,不断创新甲骨文化、红旗渠精神等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省社科院提出以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殷商文化研究为依托,支持安阳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先行示范区。
打造对外宣传窗口。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安阳出彩故事,创造性地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河南日报社提出借助河南国际传播中心等多方外宣渠道国际化推介“殷墟”“甲骨文”“红旗渠”等安阳特色元素,不断提高安阳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河南广播电视台提出制作推出有关安阳城市的宣传片、纪录片等,高位谋划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旅文创业态,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城市。